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北京众益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关玉江、成通地产总经理王嘉敏、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、《安家》杂志社总编辑刘文斌、 新浪房产资深首席新闻策划王维波
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
2004年是房地产的“政策年”,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,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层出不穷,抑制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,加上央行近9年来的首次加息,这些因素都将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。2005年对于开发商来说,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土地政策。“招、拍、挂”对开发商的影响,决不仅仅是土地供应减少和土地成本的提高。更重要的是它将彻底改变开发商操作项目的方式,并在行内建立全新的游戏规则。对于这一点,不少开发商已经看到了,并正在努力适应新的规则和方式。
如果说200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示出来的态势是谨慎乐观、有惊无险的话,那么2005年的看法是否应该是十分谨慎的一年。从2005年1月1日起,又有一系列影响楼市的国家政策以及行业管理规定正式开始执行,为200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布局探路,同时也预示着2005年房地产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将更加明朗。
以下为本次聊天实录:
主持人:各位朋友,各位嘉宾,各位网友,大家下午好,感谢各位朋友在百忙之中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,今天到场几位嘉宾有中房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,《安家》杂志社总编辑刘文斌,麦卡伦地董事长关玉江先生,成通地产总经理王嘉敏小姐,刘文斌先生是由我们今天请来的嘉宾主持,今天的节目由刘文斌先生来主持。
刘文斌:各位网友大家好,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能够在新浪的直播室来跟大家一起探讨,今天我们探讨的题目是2005年楼市向何处去,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在北京,甚至在中国都非常有影响的一些房地产界的嘉宾朋友,老总们,坐在我左边这位是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秘书长顾云昌先生,可以说对于中国房地产的情况或者说全局情况顾秘书长是最了解的,待会他会把他的想法跟网友交流。坐在我右手是关玉江董事长,关董事长是北京众益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,也是北京很有名的一个项目麦卡伦地的开发商,这位漂亮的女士是王嘉敏总经理,王总她开发的一个项目就非常有名气了,是在陶然亭那块,可以说是南城第一个豪宅的项目,现在正在进行比那个还要好的一个项目,朱雀门,我刚才开玩笑说,王总用她的胆识和创造的精神把南城的价值提升,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。我是《安家》杂志的刘文斌,今天非常有幸跟几位嘉宾朋友一起探讨。
今天探讨的题目是2005年楼市向何处去,2004年已经过去了,对中国的楼市乃至中国的楼市都是变换的一年,一系列政策的出台,包括市场面的变化,极大的影响了楼市,必将影响到2005年的楼市,包括8.31大限和银行加息等等,对楼市的影响不仅限于2004年,而且一定会影响到2005年,再加上2005又有一系列影响楼市的国家政策和行业的管理规定,正式要实行,相信也还会有新的制度出台,到底2005年会是什么样的情况,这是每一个房地产的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,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,相信也是各方面人士非常关心的问题。
《安家》杂志社总编辑刘文斌
今天我们准备了这一次大家的研讨,我想分成两块:
第一块请几位业内的老总、专家先简单讲一下,对2004年楼市的感觉、回顾和判断。因为建立在2004年准确判断的基础上,朋友们会准确得出对2005年的看法,首先从顾秘书长这么开始。
顾云昌:2004年是中国的宏观调控年,对房地产市场来说,是一个减肥年,对房地产业来说是一个健身年,我仔细用这两个词来表述2004年,就是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,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中央的宏观经济唱同一首歌,它增长的速度有所放慢,由于宏观经济的要求,特别是投资的增长速度、开工的增长速度放慢,竣工的增长速度过慢,来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,宏观调控的要求之一要使过快的投资增长降下来,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的态势,房地产也适应这样的要求在2004年适当减了肥,从它的投资增长来说,现在我得到的数据1—10月份的数据,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.2%,整个房地产的开发投资。这样的一种速度比年初的一季度41.1%明显放慢,同时比去年的增长速度下降了3.3个百分点,投资的增幅下降了3.3个百分点,更明显的减肥的表现在新开工的面积和竣工的面积下降幅度比较大,去年1到10月份,全国房地产新开工的面积同比增长11.7%,这个11.7%的增长速度比2003年的29.9%的增长放慢,1到8月份的竣工的面积也是11.7%,04年1—10月份比03年1—10月份的竣工面积增加了11.7%,这比29.9%的速度下降11.7个百分点,在宏观调控当中,房地产业根据自己的要求投资的速度有所放慢,新开工和竣工的放慢,达到了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的要求。
刚才我讲的是房地产的供应,1到10月份的房地产销售的幅度增长是18.5%,这个增长速度保持了比较高的位置,比起32%的速度下降了13.5个百分点,由此可见在宏观调控的条件下,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,这是宏观经济相匹配的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,就是2004年1—11月份的房地产的供应量和房地产的销售量之间出现了一个差额,以商品住宅为例,今年1到10月份,全国的商品住宅竣工是19645平方米,销售面积达到21212平分米,卖的比盖的要快,其中的差额是1745万平方米,去年1到10月份,卖出去的房子比竣工的房子多了1745万平方米,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,由于这种情况,去年的房地产价格上升比较快,从1到10月份的统计来看,全国商品房的售价比去年同期上升12.5%,商品住宅涨价11.6%,这样的房价的涨幅和98年到2003年比较有很大的差别,98年全国房地产价格的涨幅只有平均只有4%左右,04年1到10月份价格上升11—12%,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在2004年房地产市场上出现的新的情况,所以各地反映今年的房地产涨价比较快,销售比较好,因为需求旺盛。
除了我刚才讲的结构性的问题、材料涨价问题和土地涨价问题,主要的问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,从一所房子来看,从宏观调控的情况上面,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增速的回落快于需求增速的回落,出现这样一种情形,2004年反映出来的情况各地房地产市场大小幅度不同在涨价,这是市场供不应求产生的,我想对2004年房地产市场市场方面的回顾,同时我想对2004年刚才我说了减肥是这个概念。
第二个概念是健身的概念,大家知道2004年房地产界有三个数字是大家不能忘记的,或者说有三个数字影响了中国房地产业,有三个数字掀起了中国房地产数字的风暴第一个是121,就是央行的文件,对于房地产金融政策要进行改革,要加强房地产金融的监管,开创房地产多种融资渠道。
第二个数字是831,就是2004年8月31号是个大限,凡是过去由于协议办法出让的土地统统要进行清理,从此以后,凡是经营性的土地必须由招、拍、挂来获得,不能协议出让。121和831实际上是房地产业主要运营当中的两大游戏规则的改变,一个是融资游戏规则的变化,由融资方面的如果再讲多一点,不光是融资游戏规则的改变,而且整个的项目的资本金从20%提升到35%,整个的银行的贷款集中体现在121里面,8.31体现了土地的使用制度,公地制度的改革,从过去的协议批准为主,改变成了招牌挂,这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也是深刻的产业改革。
因此在宏观调控下面中央发了文件,暂停半年的农用地变成非农用地的制度,土地既加强了监管,又改变了游戏规则,又加强了严格的管理,由于资金和土地两个方面的门槛的提高,中国房地产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,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把它叫做对中国房地产业是一种健身运动,是对整个房地产业的健身,市场的要求,宏观调控的要求,要求房地产比较健康的向前发展,必须改变以前的融资单渠道,而且有很多的违规的行为,必须改变土地过去暗箱操作的局面,对于行业来说是健身的运动,在这样的减肥和健身运动当中,我们房地产业2004年经受了考验,我们的接受了一次体检,各种企业都做了体检,合格的能够适应新的游戏规则的企业顺利过关,如果不能适应新的游戏规则的,资金链断裂的就办不下去,过去靠关系拿土地的,今后靠招拍挂来拿土地的过去的办法就受阻了,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健身运动,对行业是一个体验。
经过2004年的考验或者说一种减肥健身的考验来说,使中国的房地产业更加的成熟起来了,更加为新的一年健康成长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,这就是我对200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简单的描述。
成通地产总经理王嘉敏
刘文斌:谢谢顾秘书长,总结出来印象比较深的三个魔鬼的数字影响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。
顾云昌:第三个数字还没有说,就是0.27的银行升息。
刘文斌:购房者跟开发商之间的关系的改变,三种数字代表了三种的改进,谢谢顾秘书长,先请关总讲一讲,你判断一下2004年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感觉?
关玉江:我感觉到2004年有三个一次,这是我的感受,归纳起来,一是受政策和影响,主要是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,是一次冲击,一次洗礼,对于房地产来说,这可能是必然的。
第二个一就是由于这个冲击引发在调整期的一次思考,为什么叫调整期,就是批的土地政策,现在采取了招拍挂,土地是房地产最大的载体,没有土地房地产就无从谈起,房地产这个资源,土地掐死了之后,大家在思考,一个是思考我要不要继续做下去,能不能做下去,再一个我怎么样做,实际上是把房地产的门槛抬高,更加规范了,更加有序了,这是一个思考。
再一个定位,产品定位,一个是产品定位,再一个是价格定位,产品定位,我想这个引发的思考是比较深刻的,产品如何做,怎么样做含量高,科技含量、文化含量、历史含量更高的东西,在价格上,价格上我想也是一个向上的趋势,这个东西是这样的,刚才秘书长谈到了,去年开发量还不是很高,所以说这是一个供需矛盾的问题。我谈一点去年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引发的三个思考。
刘文斌:关总也是用了三个一次,一次冲击,一次思考,一次定位的调整,也是精辟的总结了作为市场第一线的代表者,精辟了总结了他对房地产市场的感觉。下面请王总感觉一下。
北京众益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关玉江
王嘉敏: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总结一下2004年,第一个方面对开发商来说叫政策变化多端,顾秘书长提出的减肥是由于政策的变成多端,2004年是房地产政策推出最多的一年,无论是金融、土地还是销售等等方方面面,这是第一个。
第二个开发商面临众多的选择,这对大多数,不仅要健身,要生存就要健身,健身的结果能推出一个象样的产品,健身的结果能让他拿到土地,还有一个要不就是逃脱,我认识一些朋友也是,不得不选择其他的行业,包括下一步如何发展。
第三个问题是北京市的房地产价格进入了新一轮的启动性的增长。为什么叫启动性,因为2003已经有所苗头,但是2004年这一年各个项目,从项目本身来说,价格也有所上涨,而且新推出的楼盘的起价也有所上涨,这个价格上涨不是房地产本身造出来的,起价一段时间以后再涨价,不是,新推出来的楼盘也有所增长,这觉得这是一个结果,由于减肥、由于逃脱,由于供应量的减少,市场的价格本身就提高了。
第二个来说,由于土地成本不断的加大,使得售价本身也提高了。
第三个房地产在北京市新一轮的启动,不是开发商利润的加大,而是利润的产品和品质的提高,比如说朱雀门,都知道我们的起步高,但是我们成本也是同步增长了许多许多,这是成本造成的。我是觉得新一轮的启动也是预示着我们北京市奥运之前,或者说全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必然的趋势,因为我们是首都,我想2004年我总结出这三个方面。
刘文斌:我们开发商确实是房子盖的好,总结也总结得好,在秘书长的带领下,秘书长是三个数字,关总是三个一次,王总是三个方面,一共是三三得九,几乎对北京的地产市场和对2004年的表现非常全面深刻的概括了,王总讲了第三个方面,北京市场进入了一个启动性的增长阶段,这是对2005年的预测,您就提前预测了,我觉得这个问题,一直是地产市场永恒的话题,每年到岁末年初,大家各方面都会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,咱们漂亮的王总已经把这个题目提出来了,我们就来探讨一下,是不是以2004年为契机,2005年北京的地产市场要进入一个启动性增长新的阶段呢?顾秘书长您觉得会这样吗?
顾云昌:关于价格问题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,开发商很关注价格,买房者很关注价格,政府也很关注价格,如何来看待这个价格,如何看待2004年价格的势头和预测2005年价格,这个问题值得讨论。
首先我想决定房地产价格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:第一个因素是成本推动价格,刚才王总讲到的我的品质提升了,也就是说我用的材料的价格好了,用了好的材料,用了好的设计要花很多钱推动我的成本上升,开发商的成本在土地上上升了,钢铁和水泥的价格上升也会导致房地产售价提高的一个因素。这方面我发现2004年无论是北京还是全国都有这个因素,或者说2003年以前的房价上升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成本加大而发生的,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。
第二个原因是需求拉动,一个市场的产品和供和求之间,如果是供大于求的这样的价格很难往上推,如果一个市场当中供不应求,卖的很快,供应不上,价格可能也上升,这是一种市场规律,在市场经济当中任何的产品都是这样的,从2004年表现看出来,这方面的因素比较大,由于土地的收紧和资金的收紧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,使得我们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改变。我曾经统计过数字,在02年全国的竣工面积和住宅的销售面积之间的比例是1.2:1,我生出来1.2,卖到1.2:1的数量,03年是1.13:1,就是竣工了1.13卖掉了1,还是供大于求的,02年价格上升3%多一点,03年上升3.8%,04年1到10月份变成0.92:1,倒过来了,所以说供不应求,所以04年价格上升了11—12%,这就是供求发生了变化产生的。
所以我们要研究未来得发展趋势,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北京的发展趋势恐怕都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研究,比如05年我们的土地价格会不会涨,建材的价格会不会涨,我们的品质是不是要继续的提升,如果是,得到肯定,价格往上涨的可能性又有了一个方面。第二个方面我们的供求关系怎么样,是保持2004年的供不应求,还是供略大于求,还是供求平衡,就决定了供求的关系,刘总让我对供求说点看法,房地产市场很大的一个特性就是区域差别性大,不像家电市场和汽车市场,家电可以流通的,汽车可以运来运去,房子是不能搬动的,所以各地的市场表现是不一样的。
比如说前几年北京的房价比较平稳,连续三四年房价平稳,不升不降,平均价格有所微落,上海和杭州的房价三年就翻了一番,在上海房价翻快的时候,广东人看不懂,还能涨这么快,广东的房价是稳中有降的,同样是三个大都市圈的城市,房地产有如何的差异,说话房地产的差异严重。这个差异是怎么引起的,由于房地产是不动产,房地产的供应是一种需求弹性很少的产品,所以某个地方的产品一时供应不上的时候,供求量旺盛的时候就会产生需求,供大于求的时候会产生另外一种情形。2005年的市场一个是全国大势来看,另外要看各地市场的差异。
比如说北京的市场,北京前几年的房价基本上是稳定没涨的,甚至均价降了零点几的情况,2004年北京房地产市场,房价平均价格涨了3.7%,尽管这个涨幅要低于全国12%的涨幅,但是它涨了3.7%,这是平均价格,而我们开发商感觉到,无论是关总还是王总,你的感觉绝对不是3.7个涨幅,为什么?均价是3.7,每个楼盘涨幅不仅仅是3.7,主要的问题是楼盘郊区化,经济适用房也在郊区,盖的许多房子往郊区走了,这个价格平均起来,尽管市区楼盘涨了,平均起来是3.7,真正好的楼盘绝对不是3.7,这是北京的情况。
所以北京的这种情况可能刚才王总她预测了一下,因为现在需求仍然很旺盛,北京市的需求也很旺盛,而从现在看,北京市的土地供应量和整个楼盘的供应量相对来说不是宽松的,房价的上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,这是一个情况。
从全国看也是这样,刚才我已经讲到一个全国的例子,04年的房地产供应量尽管上升11.7%这样的幅度,但是由于销售的增长率要比它快,产生的这样一种供不应求的情况,所以房价也在上升,就看05年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,全国的供求和需求是怎么样的关系,平均下来供应和需求是什么样的关系,如果能放大供应量,需求的盲从能够控制住,那么使供求环境平衡下来,这个房价得到平稳一点,05年仍然是需求很旺盛,但是供应量方面一下子跟不上,就可能会造成房价继续攀升。
刘文斌:能不能这样理解,目前房价也上升了,外界有很多的房价上升,所谓的泡沫,又把这种所谓的哲论又拿出来,按照秘书长这个理论的话,成本的升降和供求关系的升降都不是开发商所能决定的,目前的市场上对开发商群体的很多看法,我们能不能理解为不公正的,开发商无法决定建材市场怎么样,修多少房子也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或者说一系列政策左右的结果,如果从我们的政府来看,房地产很快要怎么怎么的话,是不是有一些悖论,很不公平,能不能这样理解?
王嘉敏:当然是这样了。
关玉江:其实顾秘书长谈的很好,谈到价格这个问题,从两个方面,一个从价格规律谈,一个是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,供求之间的矛盾的问题,去年的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态度,最起码土地政策调整之后,供不应求,物以稀为贵,价格必然攀升,这是必然的,再一个从产品的本质来讲,价格和价值的关系。
第二个引发了思考,思考大家要不要做,不是你要不要做,是你能不能做;再一个你要做怎么样去做,我做什么东西。土地资源本身就少了,有资源的人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好,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质了,再一个有一部分的开发商确实不具备这样的资格,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就淘汰出去了,以往做的粗制滥造的东西,给大家造成就是这个价格,这也是一个问题。比如说我的麦卡伦地我设计了三年的时间,我找了设计师就换了三家,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本,所以说你这个产品本身不可能卖的很低,不能说简单我一年做一个。从我这个来看,价格的问题。
还有我们在亚运村北边的项目,大家都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,品质问题,从这个意义上讲,价格攀升是必然的,就看是幅度大和小了,我再想秘书长谈的经济适用房的问题,这些房价如果卖得越高的楼盘,不仅仅楼盘卖的高,把当地的经济附加值提升起来了,任何一个东西生产的商品处理好三个关系,一个是群体就是企业,这个国家,这个个人,个人去买,我企业最大化实现我的利润,国家税收最直接的,同时增加了地区的经济增加值,有很多的楼盘一下子先把地区带起来了,这个地区比如说这个楼盘,原来这个只有两千块钱,我这个楼盘把这个土地炒火了,卖到5千和8千,这个地区最可怕是什么东西呢,大家近距离的复制,开车都找不到家了,千楼一面的,这个东西很可怕的,我做东西,宁可少做也要做精,很多开发商包括大家在内都是这样的想法。所以价格的问题还是要攀升的。
刘文斌:关总还是坚定的相信价格会上升,顾秘书长的理论是对的,价格因素属于是成本其次是供求关系决定的,王总非常肯定地说,北京地产市场要进入一个启动性的增长,你觉得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作为前提,你觉得在2005年,或者在2005年以后,市场继续在这一块上促进价格的提升,也就是说由于政策面的各种变化,由于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,2005年供应整体上来说,难以满足国内目前,或者说市场的需求,会导致增长的一个判断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