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李学宾
最近央行行长周小川重提物价与利率问题,使得人们对加息的预期再度转强。加息真的是当下的惟一选择吗?笔者以为该观点值得商榷。
首先,自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以来,货币供应量增长得到了一定控制,而对于其他行政手段的出台,市场方面也已经做出了本能的反应,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了初步缓解,钢铁价格的回落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。另一方面,宏观调控的威力仍处于释放阶段,通缩的潜在可能也并未完全消除,刺激本轮经济增长的两大龙头行业,房地产和汽车业都已经有回落迹象,中国经济的运行正在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交互作用下,从急进转为缓进,由于有行政力量的介入,此时加息不再有足够的说服力。
其次,中国经济有着鲜明的转轨时期特点,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深度与广度皆有很大局限,正如央行历史上的连续多次降息并不能刺激人们的消费,由于目前尚不具备大幅加息的空间,加息同样很难改变企业的投资预期,所以对于抑制通胀而言,与贷款限投相比,加息的作用同样非常有限。
再次,加息无法解决居民储蓄的负利率问题。负利率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,其中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不匹配是根本原因。货币市场中资金过剩,利率必然贴水;资本市场中营养不良,地下理财的利息回报则居高不下,所以,只要疏通二者之间的联系,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市场化的利率,这样的利率可以反映市场真正的供求关系,居民储蓄负利率的问题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得到改变,而在这一过程中,加息几乎是无能为力的。
总之,利率操作具备相当的不可逆性,与其贸然加息不如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,从而使货币政策使用拥有更大的余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