柠檬丽都原本是一个让忽突颇有好感的楼盘,起因是其柠檬味的营销手法,“住在柠檬里”的小资情调,让忽突也不可避免地喜欢上了这群“柠檬娃娃”。
2004年的柠檬丽都,柠檬还没有成熟的时候,忽突跟很多人一样,每每路过芙蓉南路那个十字楼口时,总是对那路口巨大的黄色户外广告牌,心存探究——在南边的南边,在黄色的外衣里,究竟包藏着一颗怎样活跃的心?
终于,时间的指针走到了2005年的夏秋,柠檬开始成熟了,成熟的柠檬少去了许多羞涩的丰韵,也消磨殆尽了让人遐想的空间。初熟的柠檬有些苦涩,这原本是许多采摘柠檬的人应有的心理准备,然而准备远远不够充分的是,那份涩却是很沉重,很让人对柠檬的味道产生过敏感应。
大抵是这批柠檬的培植工作太过于草率,选苗、施肥、剪接、灭虫等局部工作都做得远不够彻底。季节到了,柠檬的表层熟了,而摘下后,内在的东东腐化的,泛滥的,流淌了满树……
那几天,似乎有好多人是满怀欣喜地往了,在看上去很美的招贴诱惑下,却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枚可爱的柠檬。有人尝试着吃了,于是不良的反应开始陆续窜出口外:消化不良,食物中毒,口吐腹泻,一地柠檬……
这个时候,食客们不消停了,便有“打假维权”的,伸张正义的,涌将出来,那一时,柠檬满天飞。遗憾的是柠檬生产商们,却仍是兀自地在生产车间里,继续加工那批看上去很美的柠檬。
于是,2005年的柠檬,成为长沙一道凄凉的风景,在秋天的电视屏幕里,我们多次可以看到柠檬客们,在柠檬门外数落住在柠檬里不再可能的现实境况;在空旷的街道上,我们可以看到抵制柠檬的标语迎风张扬。有人说,柠檬无罪,有错的是柠檬商,但事实已是柠檬成了一个错误的代名词,不再让人有美好的联想。
柠檬商失语,一时催生了柠檬食客的愤怒火焰;柠檬商的不作为,让人对柠檬的新陈代谢少去了很多希望。直到有一天,我们再次看到电视屏幕里,关于柠檬的恳谈会宛若闹剧,我们便知道:危机公关其实更在于时效!治病救人怎容得一而再再二三地反复思考!
2005年秋交会上,柠檬商依然以那袭黄色外衣披挂上场,在“将军帐”下,宜家开始衍生出一种新的成长口号。当柠檬芳香不再,有人在暗自思考:食之不甘,居之何味?
秋交会上的柠檬有点落寞,失落的还有那批买下一地柠檬的食客,在反复的交涉后,柠檬还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形态,什么样的果肉,我们尚不知道。更多人知道的是,柠檬变质过久,危害愈大,及时削除腐化的部分,或许还可以长得更丰满些,更甜美些。要不,将可能是那些腐化的将蚕食完好的,最终只怕是烂得无一是处,如此,柠檬已非柠檬,柠檬之失已不足惜!
有些遗憾的是,柠檬的代理商们,原本千里迢迢,引进了那一套远程交易操控系统,让整个行业的商户们希奇了好大一阵子,也成就了一时的风尚。可在柠檬的交易中,再好的工具,在好的捉秤技法,最终却也难免因柠檬的品色,在“挤兑”中满脸尴尬。
别了,2004年的柠檬家梦。
远去了,2005年的柠檬风华。
住在柠檬里的感觉谁可以找到?
柠檬宜家否?我们期待有人给出准确的回答!
(文:忽突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