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绿色产品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刻意追求,然而消费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却与大家的“绿色”愿望相去甚远,不少打着“绿色”招牌的假冒伪劣产品,仍在恣意害人。因此,消费者呼吁:“绿色产品”也要打假!
“绿色”做假消费领域新公害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,现在市场上称“绿色建材”的产品有80%没有获得相关认证;在食品中,真正获认证的“绿色食品”只占2%至3%;新面市的高科技“绿色家电”产品,大多数在炒作“科技新概念”。
而在接受调查的城市消费者中,有50%左右上过假冒“绿色产品” 的当,其中,造成经济损失的占60%左右,造成身体损伤的占了10%。
“绿色”打假让消费者炼就“火眼金睛”
识别“绿色产品”,目前最好的办法是看其有无绿色标志。(1)中国环境标志。图形由中心的青山、绿水、太阳及周围的18个环组成,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,外围的18个环环环扣紧,表示公众参与,共同保护环境;同时,18个环的“环”字与环境的“环”字同寓意为“全民联系起来,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”。(2)绿色食品标志。图形由上方的太阳、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三部分组成,标志为正圆形,意为保护、安全。消费者购买“绿色食品”时要注意这样的细节:食品外包装要同时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、“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”的字样和批准号;除包装标签上的印制内容外,还应贴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一印制的防伪标签,上面的编号与产品标签上的编号一致;绿色食品标志证书自发证之日起生效,有效期3年。
打扶并重建立真正的绿色消费市场应当承认,生产经营“绿色产品”困难多,是造成市场出现假冒“绿色产品”的间接原因。虽“绿色消费”年活动给厂商带来了商机,但由于开发“绿色产品”成本较高,因此已经以传统产品取得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,往往不愿承担开发“绿色产品”的市场风险;那些想要以“绿色产品”打入市场的创业者,则因资金短缺、生产难度大、获益少,每每裹足不前。专家指出,治理“绿色消费”市场,应打扶并重,在进一步加大对假冒“绿色产品”打击力度的同时,应从税收、资金、技术、物价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扶持性措施,积极鼓励和促进“绿色产品”的发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