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年前,长沙没有公开的地图。“那年头,长沙太小,几乎没流动人口,谁要靠地图找方向?”湖南地图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蒋连军说道。
据记载,楚汉时期的长沙城北至中山路,南至坡子街,东至蔡锷路,西至藩城堤,其城市中心即今日的五一广场。
1933年长沙正式设市,下辖长沙县、望城县。1938年长沙的“文夕大火”将长沙城化为一炬。但火后的重建又在原地进行。2000多年来,长沙城一直没有移动位置,只是在旧城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造,这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十分罕见。
解放前长沙城区就是以城墙为界,天心阁古城墙就是当年的见证。后来,发展到了以铁路为界,延伸到了火车北站、南站。1949年,长沙城区面积仅为6.7平方公里。1977年长沙新火车站建成后,城区的疆域延伸到了车站路。
随着48公里长的二环线拉通,长沙城区的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。三环线的通车,使城区向东连接京珠高速,向南跨越黑石铺大桥,向西直抵东方红广场,向北横穿月亮岛大桥。长沙城的面积已经超过300平方公里。而且,随着武广高速铁路即将修建,三环线东环段仍在向东拓展……
蒋连军说,1995年前,长沙市区地图大概三年一个版本,但以后更换的频率快了,到2004年时,几乎每年一次。而且由2004年前的4开纸换成了对开纸张了,小容量的地图纸上承载不下太多的“户口”了。
城市的变化,使得“修订工作”也不得不飞快运转。这也搞得二三十名测绘员天天围绕着300平方公里的长沙城区团团转,专门收集新地址、新区域。
|